
電腦感知
感測器讓電腦能感知世界,電腦感知就是從感測器訊號提取意義。
電腦感知的例子
● 語音辨識:語音助理(Siri)

● 視覺辨識:人臉辨識、物體辨識、停車場內的車牌辨識器、場景辨識
● 還有其他形式的感知器,例如:音樂辨識、聲納感測以及激光感測
主要概念
● 人類感知 vs. 電腦感知
● 從感測到感知
● 感知的類型,如:視覺、語音
● 電腦感知的限制
● 人工智慧 vs. 工人智慧

學生各階段的學習能力指標
國小一、二年級:
● 了解電腦及機器人上的感測器及其運用
● 與智能機器互動,如:Siri 及Alexa
國小三~六年級:
● 描述感測器輸入如何轉換成數位或類比的訊號
● 知道電腦感知並非無所不能
● 利用感知器做一個應用(也許利用 Scratch 或 Calypso)
國中一~三年級:
● 解釋感測器的限制會如何影響電腦感知
● 解釋感知器會同時運行多個演算法及運用到多個感知器
● 利用多個感測器及感知方式建立一個應用(也許利用Scratch 或 Calypso)
高中一~三年級:
● 描述不同形式的電腦感知其背景知識
● 知道語音辨識在處理同音字及歧義上的困難